我國機器人替代率僅0.23% 行業發展遇尷尬
發布時間:2015/01/19 點擊量:
機器人產業正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這么高新的技術,國際平均替代率是0.58%,中國只有0.23%。中國機器人產業正處在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上。0.23%的替代率意味著,中國有99.77%的工作還不能被機器人替代,但反過來考慮,這也證明了機器人產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
當前,新一輪工業革命已成為世界各國戰略布局的主要方向。無論是美國提出的“先進制造業伙伴關系”計劃,德國提出的“工業4.0”,歐盟、日本等國提出的“機器人戰略”,還是中國的“兩化深度融合”,其核心內涵和主要目標之一都是實現智能制造,而機器人正是實現智能制造的核心裝備。
回顧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史,2003年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的萌芽期,機器人數量只有幾千臺;2004到2008年進入到起步階段,機器人數量達到萬臺左右,但尚不能稱之為產業;從2008年起,呈現出產業的苗頭;到2013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還將繼續快速增長,年增長率將超過25%,到2017年市場銷量將達到10萬臺,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將超過40萬臺。
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現狀幾乎是每周誕生兩家機器人公司,另外,在中國股票市場,具有機器人概念的,或者有機器人相關產品的,已經有50多家”。雖然在“量”上取得的成績驚人,但從“質”上分析,很多內涵的東西,我們的差距還很大。
值得關注的是,從機器人密度方面來看,不論是國際替代率還是國內替代率,都還遠遠不足1%。因為現在的機器人實際上只是機械手,甚至只是一個機械臂,做不了靈巧性工作,這是機器人最大的局限。
傳統機器人算不上高新技術,我們應該對新一代機器人有一個認識。現在社會輿論經常提到的機器人根本不是未來十年要發展的機器人,而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的數萬億美元的機器人市場也是針對未來“新一代機器人”而言,純機械手根本不在此范圍內。
中國具備了基本的機器人技術基礎、產品基礎和產業基礎,目前正處在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上,2015年可能是中國跟國外的產業真正碰撞的時期,接下來的五年,可能是中國機器人產業大洗牌的時期。
事實上,國家層面針對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的扶持政策正在加速推進。去年年底,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等目標。
未來一段時期工信部在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方面的幾大動作。
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跟蹤國內外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趨勢和動態,組織制定我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以及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其次,按照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的要求,工信部將繼續推進機器人產業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組織編制我國機器人行業標準明細表、結構圖。對此,張相木補充道:“我們正在準備組織認證和編制中國智能制造綜合標準體系,在這個領域里,也想把機器人作為其中的重要部分。”
此外,工信部還將在制定相關國際認證、搭建產需對接平臺、培育國家機器人產業推廣示范基地、加強機器人宣傳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加大力度。據悉,今年,工信部已經在鑄造行業推廣機器人應用,明年還將在原材料工業等領域大力推進機器人應用。
目前,工信部正在研究論證實施國家級智能制造重大工程,作為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一個抓手,機器人將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席位。
當前,新一輪工業革命已成為世界各國戰略布局的主要方向。無論是美國提出的“先進制造業伙伴關系”計劃,德國提出的“工業4.0”,歐盟、日本等國提出的“機器人戰略”,還是中國的“兩化深度融合”,其核心內涵和主要目標之一都是實現智能制造,而機器人正是實現智能制造的核心裝備。
回顧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史,2003年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的萌芽期,機器人數量只有幾千臺;2004到2008年進入到起步階段,機器人數量達到萬臺左右,但尚不能稱之為產業;從2008年起,呈現出產業的苗頭;到2013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還將繼續快速增長,年增長率將超過25%,到2017年市場銷量將達到10萬臺,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將超過40萬臺。
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現狀幾乎是每周誕生兩家機器人公司,另外,在中國股票市場,具有機器人概念的,或者有機器人相關產品的,已經有50多家”。雖然在“量”上取得的成績驚人,但從“質”上分析,很多內涵的東西,我們的差距還很大。
值得關注的是,從機器人密度方面來看,不論是國際替代率還是國內替代率,都還遠遠不足1%。因為現在的機器人實際上只是機械手,甚至只是一個機械臂,做不了靈巧性工作,這是機器人最大的局限。
傳統機器人算不上高新技術,我們應該對新一代機器人有一個認識。現在社會輿論經常提到的機器人根本不是未來十年要發展的機器人,而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的數萬億美元的機器人市場也是針對未來“新一代機器人”而言,純機械手根本不在此范圍內。
中國具備了基本的機器人技術基礎、產品基礎和產業基礎,目前正處在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上,2015年可能是中國跟國外的產業真正碰撞的時期,接下來的五年,可能是中國機器人產業大洗牌的時期。
事實上,國家層面針對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的扶持政策正在加速推進。去年年底,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等目標。
未來一段時期工信部在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方面的幾大動作。
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跟蹤國內外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趨勢和動態,組織制定我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以及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其次,按照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的要求,工信部將繼續推進機器人產業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組織編制我國機器人行業標準明細表、結構圖。對此,張相木補充道:“我們正在準備組織認證和編制中國智能制造綜合標準體系,在這個領域里,也想把機器人作為其中的重要部分。”
此外,工信部還將在制定相關國際認證、搭建產需對接平臺、培育國家機器人產業推廣示范基地、加強機器人宣傳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加大力度。據悉,今年,工信部已經在鑄造行業推廣機器人應用,明年還將在原材料工業等領域大力推進機器人應用。
目前,工信部正在研究論證實施國家級智能制造重大工程,作為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一個抓手,機器人將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