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茶飲料包裝機行業的存在問題與未來態勢
發布時間:2014/11/20 點擊量:
近年來,由于消費者的健康養生觀念逐步增強,中國茶飲料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被譽為“新生代飲料”。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茶是一種高尚飲品,又是一種高科技產品。這是由于茶的功能和茶飲料本身的工藝要求所決定了的。作為一種天然的保健飲品,近年來在國際市場日漸走紅,現代科技已攻破茶飲料生產技術中諸多難題,而包裝和保藏就成為生產廠家必須十分重視的關鍵。
茶飲料包裝是吸引消費者購買和保證飲料品質的重要環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更由于人工工資的不斷上漲,一些食品包裝機械陸續應用于茶飲料包裝中,一些茶飲料專用包裝機械也相繼問世,應用于生產。
包裝形式的轉換造就了一大批飲料灌裝設備廠家、包材制造機械廠家。
茶飲料包裝現狀
據統計,全世界已在使用的茶飲料包裝有(1)玻璃瓶、(2)金屬易拉罐、(3)紙鋁塑復合磚型利樂包、(4)聚酯瓶(PET,PEN)等。而國內主要是金屬三片罐、利樂包和聚酯瓶(PET)。以下就目前使用三種包裝之利弊作一分析:
馬口鐵三片罐
國內大多數茶飲料生產廠家都建了三片罐生產線,規格為320、350、385ml等。金屬罐的優點是加工適應性強,損耗小,阻隔性優良、包裝印刷色彩鮮艷,但成本偏高,灌裝茶對內涂膜要求更為嚴格。這類茶飲料的質量問題大多因內涂不均勻而引起。環保處理也比較困難。加之由于資源、市場和資金、技術條件等限制,國家產業政策尚不允許大量推廣。但三片罐在大中城市仍有一定需求。
紙/鋁/塑復合利樂包
目前臺灣省流行的一種包裝形式。在國內如江蘇統一紅茶、麥香奶茶,杭州頂新綠茶等。主要規格有250、300、380ml。由于使用多層材料復合,包裝內壁和茶水分別滅菌,無菌化灌裝,CIP系統清洗,產品保質期長,包裝成本較為便宜。但設備復雜,造價較高,國內引進多條生產線至今不能滿負荷生產,加工包裝形狀大同小異,產品直觀性差,國內市場銷售一直不旺,這種包裝應面向旅游市場中、小學生,并注意使價格保持較低水平。
國內飲料包裝行業的存在問題
飲料包裝面臨微利時代
飲料包裝作為飲料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飲料走勢持續見漲的形勢下,貌似前景看好,但受到飲料市場價格戰的影響,包括國際知名品牌在內的飲料企業對包裝成本控制的近乎苛刻,使國內的飲料包裝生產商幾乎無利潤可言。同時受到上游產業(原材料)、同行業競爭以及下游企業(客戶)三個層面的利潤擠壓,包裝行業微利時代的嚴峻考驗,經濟實力薄弱的企業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包裝企業之間也將通過兼并重組的方式擴大產業規模,提高整體競爭力。如成都寶柏的成立,連云港中金、佛塑集團在四川建廠,江蘇雙良建設雙良工業園,紫江產業園區的建立等實例,證實了行業兼并重組時代的到來。與此同時,技術型銷售方式和功能性包裝材料都是行業熱點,值得企業關注。
飲料包裝企業規模參差技術落后
我國飲料包裝企業的規模參差不齊,生產質量得不到有效的監控,市場競爭無序化明顯,導致了整個行業利潤的持續下滑。規模大、集團化的企業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與江浙地區,造成南北分布不均的“南強北弱”態勢。
國內飲料包裝企業的技術工藝和整體管理水平都落后于快速發展的食品包裝行業,競爭加劇、標準提高、原料提價,大幅壓縮的利潤使得企業在外部壓力下暴露管理弊端,如何有效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內部損耗和費用開支,以提高市場綜合競爭力,成為了飲料包裝企業經營者急需考慮的問題。
飲料包裝行業未來的發展態勢
飲料行業的發展推動包裝行業的技術進步
未來的飲料包裝市場中,耗用原料少、成本低、攜帶方便等獨特的優點決定了飲料包裝必須在技術上不斷推陳出新,才能緊隨飲料發展的步伐,慣用易拉罐或玻璃作為包裝材質的啤酒、紅酒、白酒、咖啡、蜂蜜以及碳酸飲料等飲料,隨著功能性薄膜的不斷完善,塑料軟包裝替換瓶裝容器而受到廣泛使用是必然的趨勢。包裝材料和生產工藝的綠色化,標志著無溶劑復合和擠出復合的多層共擠功能性薄膜將在飲料包裝上得到更多的應用。
產品包裝要求差異化
更多樣的產品,要求更有差異化的包裝”已經成為了飲料行業發展的趨勢,飲料包裝機械技術的發展將成為這一趨勢最終的推動力量。未來3——5年的飲料市場在發展現有的果汁、茶類、瓶裝飲用水、功能性飲料,以及碳酸飲料等產品的同時,將會向低糖或無糖飲料,以及純天然、含乳類等健康性飲料方向發展。產品的發展趨勢將進一步推動包裝差異化的發展,例如PET無菌冷灌裝包裝、HDPE(中間有阻隔層)奶類包裝,以及無菌紙盒包裝等。飲料產品開發的多樣性將最終推動飲料包裝材料和結構的創新。
加強技術研發力度是飲料包裝行業持續發展的基礎
進入2000年后,隨著中國飲料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國內飲料設備廠商將進一步加強自身設備的技術研發力度,并開始從事高端飲料包裝技術的開發應用。目前,國內設備供應商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并在價格及售后服務上具備了很強的競爭實力。國內一些飲料設備生產廠商如廣州達意隆、樂惠企業、廣輕、南輕、新美星等在提供低、中速(18000BPH——24000BPH)的飲料包裝線上凸現其潛力和優勢。其主要表現在非常有競爭力的整線價格、良好的本土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相對較低的設備維護和備件價格等方面。可以說,正是飲料企業的這一需求,促進了飲料企業和飲料包裝企業的共同發展和進步。
飲料包裝將向綠色環保、利潤壓縮、兼并重組,品牌銷售、優質高能的特色化包裝產業發展。如何更好地圍繞“安全、健康、環保”的宗旨來發展包裝業,是各企業急需考慮的問題,偏離主流方向的企業最終會被逐漸健全的市場競爭體系所淘汰。
茶飲料包裝是吸引消費者購買和保證飲料品質的重要環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更由于人工工資的不斷上漲,一些食品包裝機械陸續應用于茶飲料包裝中,一些茶飲料專用包裝機械也相繼問世,應用于生產。
包裝形式的轉換造就了一大批飲料灌裝設備廠家、包材制造機械廠家。
茶飲料包裝現狀
據統計,全世界已在使用的茶飲料包裝有(1)玻璃瓶、(2)金屬易拉罐、(3)紙鋁塑復合磚型利樂包、(4)聚酯瓶(PET,PEN)等。而國內主要是金屬三片罐、利樂包和聚酯瓶(PET)。以下就目前使用三種包裝之利弊作一分析:
馬口鐵三片罐
國內大多數茶飲料生產廠家都建了三片罐生產線,規格為320、350、385ml等。金屬罐的優點是加工適應性強,損耗小,阻隔性優良、包裝印刷色彩鮮艷,但成本偏高,灌裝茶對內涂膜要求更為嚴格。這類茶飲料的質量問題大多因內涂不均勻而引起。環保處理也比較困難。加之由于資源、市場和資金、技術條件等限制,國家產業政策尚不允許大量推廣。但三片罐在大中城市仍有一定需求。
紙/鋁/塑復合利樂包
目前臺灣省流行的一種包裝形式。在國內如江蘇統一紅茶、麥香奶茶,杭州頂新綠茶等。主要規格有250、300、380ml。由于使用多層材料復合,包裝內壁和茶水分別滅菌,無菌化灌裝,CIP系統清洗,產品保質期長,包裝成本較為便宜。但設備復雜,造價較高,國內引進多條生產線至今不能滿負荷生產,加工包裝形狀大同小異,產品直觀性差,國內市場銷售一直不旺,這種包裝應面向旅游市場中、小學生,并注意使價格保持較低水平。
國內飲料包裝行業的存在問題
飲料包裝面臨微利時代
飲料包裝作為飲料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飲料走勢持續見漲的形勢下,貌似前景看好,但受到飲料市場價格戰的影響,包括國際知名品牌在內的飲料企業對包裝成本控制的近乎苛刻,使國內的飲料包裝生產商幾乎無利潤可言。同時受到上游產業(原材料)、同行業競爭以及下游企業(客戶)三個層面的利潤擠壓,包裝行業微利時代的嚴峻考驗,經濟實力薄弱的企業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包裝企業之間也將通過兼并重組的方式擴大產業規模,提高整體競爭力。如成都寶柏的成立,連云港中金、佛塑集團在四川建廠,江蘇雙良建設雙良工業園,紫江產業園區的建立等實例,證實了行業兼并重組時代的到來。與此同時,技術型銷售方式和功能性包裝材料都是行業熱點,值得企業關注。
飲料包裝企業規模參差技術落后
我國飲料包裝企業的規模參差不齊,生產質量得不到有效的監控,市場競爭無序化明顯,導致了整個行業利潤的持續下滑。規模大、集團化的企業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與江浙地區,造成南北分布不均的“南強北弱”態勢。
國內飲料包裝企業的技術工藝和整體管理水平都落后于快速發展的食品包裝行業,競爭加劇、標準提高、原料提價,大幅壓縮的利潤使得企業在外部壓力下暴露管理弊端,如何有效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內部損耗和費用開支,以提高市場綜合競爭力,成為了飲料包裝企業經營者急需考慮的問題。
飲料包裝行業未來的發展態勢
飲料行業的發展推動包裝行業的技術進步
未來的飲料包裝市場中,耗用原料少、成本低、攜帶方便等獨特的優點決定了飲料包裝必須在技術上不斷推陳出新,才能緊隨飲料發展的步伐,慣用易拉罐或玻璃作為包裝材質的啤酒、紅酒、白酒、咖啡、蜂蜜以及碳酸飲料等飲料,隨著功能性薄膜的不斷完善,塑料軟包裝替換瓶裝容器而受到廣泛使用是必然的趨勢。包裝材料和生產工藝的綠色化,標志著無溶劑復合和擠出復合的多層共擠功能性薄膜將在飲料包裝上得到更多的應用。
產品包裝要求差異化
更多樣的產品,要求更有差異化的包裝”已經成為了飲料行業發展的趨勢,飲料包裝機械技術的發展將成為這一趨勢最終的推動力量。未來3——5年的飲料市場在發展現有的果汁、茶類、瓶裝飲用水、功能性飲料,以及碳酸飲料等產品的同時,將會向低糖或無糖飲料,以及純天然、含乳類等健康性飲料方向發展。產品的發展趨勢將進一步推動包裝差異化的發展,例如PET無菌冷灌裝包裝、HDPE(中間有阻隔層)奶類包裝,以及無菌紙盒包裝等。飲料產品開發的多樣性將最終推動飲料包裝材料和結構的創新。
加強技術研發力度是飲料包裝行業持續發展的基礎
進入2000年后,隨著中國飲料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國內飲料設備廠商將進一步加強自身設備的技術研發力度,并開始從事高端飲料包裝技術的開發應用。目前,國內設備供應商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并在價格及售后服務上具備了很強的競爭實力。國內一些飲料設備生產廠商如廣州達意隆、樂惠企業、廣輕、南輕、新美星等在提供低、中速(18000BPH——24000BPH)的飲料包裝線上凸現其潛力和優勢。其主要表現在非常有競爭力的整線價格、良好的本土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相對較低的設備維護和備件價格等方面。可以說,正是飲料企業的這一需求,促進了飲料企業和飲料包裝企業的共同發展和進步。
飲料包裝將向綠色環保、利潤壓縮、兼并重組,品牌銷售、優質高能的特色化包裝產業發展。如何更好地圍繞“安全、健康、環保”的宗旨來發展包裝業,是各企業急需考慮的問題,偏離主流方向的企業最終會被逐漸健全的市場競爭體系所淘汰。